《昭明录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.com
胡须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我曾听闻,在一些偏远之地,医者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症特点,对药材的使用进行改良。或许这书中记载的,正是这种特殊的用法。”
沈知年眼睛一亮,兴奋地说:“张太医所言极是!我怎么就没想到呢。如此一来,倒是给我打开了新思路。”
李太医也加入讨论,他指着书中的一个医案说:“这个病例,和我之前遇到的一个病人情况有些相似。当时我用了常规的治疗方法,效果却不尽如人意。若是按照这书中的思路,说不定会有更好的疗效。”
沈知年听得认真,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。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讨论得热火朝天,
这时,一名宫人匆匆而入,高声宣道:“德妃娘娘有旨,宣沈知年太医。”
沈知年不敢耽搁,迅速整理好自己的医箱,跟随宫人快步前往德妃寝宫。
他踏入宫门,只见五皇子秦易珩正安静地坐在榻上,面色苍白,身形单薄。
秦易珩双眼虽透着温和,却难掩其中的疲惫与虚弱。
德妃见沈知年进来,微微欠身,急切地说道:“沈太医,听闻你医术精湛,本宫的儿子自幼体弱多病,多年来寻遍名医调养,却始终不见大的起色。今日召你来,便是盼着你能为他仔细诊治。”
沈知年恭敬地行了大礼,上前几步来到秦易珩身旁。
他先是站定,目光专注地打量秦易珩的面色,只见其面色泛黄,毫无血色,恰似久病未愈之人。
接着,他轻声说道:“五皇子,请伸出舌头,让在下看看舌苔。”
秦易珩依言照做,沈知年微微俯身,仔细观察着那舌苔,只见舌苔白腻,边缘还有齿痕,心中已然有了几分判断。
随后,沈知年小心翼翼地抬起秦易珩的手腕,将三指轻轻搭在他的脉搏上。
他屏气敛息,全神贯注地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。那脉象虚浮无力,跳动迟缓,如同潺潺的溪流,水流微弱且断断续续。
沈知年眉头微皱,心中暗自思索,这是典型的气血不足之象,且脾胃运化功能极弱,导致营养无法有效吸收,气血难以生成。
不仅如此,他还从脉象的细微波动中察觉到一丝肝郁之象,想必是长期受病痛折磨,心情抑郁所致。
片刻后,沈知年收回手,微微躬身,有条不紊地说道:“五皇子的脉象虚浮,气血不足,乃是先天不足加之多年来调养不得法所致。此前所用之药,虽有滋补之效,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”
“依在下之见,需从调理脾胃入手,增强运化功能,使脾胃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,化生气血。”
“同时,五皇子长期受病痛困扰,情志难免抑郁,肝气不舒,还需辅以疏肝理气之法,以解肝郁。再配合养血安神之法,让五皇子能够安心休养,如此多管齐下,长期坚持,或许能有所改善。”
秦易珩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诧异,忍不住开口道:“沈太医竟能从脉象中察觉出我情志抑郁之事,此前诸多名医皆未提及,沈太医果然医术非凡。”
沈知年谦逊地笑了笑:“五皇子过奖了,医者需洞察细微,方能对症下药。”
德妃听后问道:“沈太医可有具体的方子?”
沈知年点点头,从医箱中取出纸笔,略作思索后,迅速写下一个药方,呈递给德妃:“这是初步的药方,其中以党参、白术、茯苓等健脾益胃之药为主,辅以柴胡、郁金疏肝理气,当归、白芍养血,酸枣仁、远志安神。需先服用半月,半月之后,在下再根据五皇子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。
“同时,五皇子平日里也需注意饮食,多食用些易于消化且有营养的食物,如小米粥、山药等,避免食用生冷油腻之物,还要多休息,适当活动,如此方能事半功倍。”
秦易珩接过药方,仔细端详着:“沈太医所言极是,这些年我也深知自己身体状况,一直盼着能遇到良医,今日算是有了希望。”
德妃说道:“沈太医,五皇子的身体可就全仰仗你了。若能将他的身体调养好,本宫定有重谢。”
沈知年连忙谢恩:“德妃娘娘言重了,治病救人乃是医者本分,在下定当竭尽全力。”
沈知年再次恭敬地行礼,语气坚定:“娘娘放心,在下定当每日关注五皇子的身体状况,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方。除了用药,在下也会准备一些适合五皇子日常调养的食疗方子,让膳房配合制作。”
秦易珩温言道:“沈太医,你的医术和这份用心,本皇子都看在眼里。若真能如你所言,调理好我的身子,日后定不会亏待你。”
沈知年连忙摆手:“五皇子折煞在下了,能为五皇子治病,是在下的荣幸。”
莫格里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